注册忘记密码
锦鲤养殖龙鱼养殖金鱼养殖神仙鱼养殖罗汉鱼养殖孔雀鱼养殖其他观赏鱼

吾非鱼,但知鱼之乐

2019-08-18 11:2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 评论: 0



克日,“观鱼知乐——宫廷金鱼文化与故宫博物院藏金鱼题材文物联展”在故宫延禧宫拉开帷幕。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地的42个品种近200条宫廷金鱼“游”进故宫,为紫禁城增加了勃勃生气。青年君本日“锦鲤”附身,跟你聊聊风趣的鱼文化。

养鱼汗青久长

我国养鱼汗青久长,是天下上池塘养鱼最早的国家。殷商出土的甲骨文“贞其鱼,在圃渔”“在圃渔,十一月”,证实我国殷商期间已开始池塘养鱼,至周朝,池塘养鱼业更为繁荣。

公元前460年左右,范蠡的《养鱼经》具体地先容了池塘养鲤的建池、选种、确定交配数量、制作鱼巢等方法,是天下上第一部养鱼的专著。汉代养鲤已形成规模生产。稻田养鱼始于东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养殖始于唐代,鲻鱼养殖始于明代。明朝黄省曾的《鱼经》、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及清朝屈大均的《广东新语》等古籍,对养鱼的叙述更为具体。

我国不光养鱼汗青久长,而且品种精良。如鲤鱼原产于我国东部,后传到国外,现已成为天下上最广泛的淡水养殖鱼之一。

食鱼“年年有余”

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富庶、繁荣的象征,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布衣百姓都喜好吃鱼。逢年过节、喜庆筵席及亲朋挚友团圆,总少不了一道鱼肴,透着喜庆气的同时,转达着人们“年年有余”“富贵有余”的优美愿望。

我国古代就把鱼类作为一种难过的鲜味,为人们所喜好。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把鱼和熊掌并列为珍品,可见鱼之鲜味。

古籍中歌颂鱼味美的实例许多。

《洛阳伽蓝记》称:“洛鲤伊鲂,贵于牛羊。”洛河鲤鱼,曾享有“龙鱼”的美誉,自古就因其肉质精致、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著名。鲂鱼又名鳊鱼,产于伊河,故有“伊鲂”之说,汉唐时期,富裕人家常以此鱼招待贵宾。相传,唐代大墨客白居易和“九老会”的墨客们,在饮酒赋诗时,常食鲂鱼。想象一下,白居易当年邀文友集会,一边吃鲂鱼喝琼浆,一边赋诗放歌,多么舒服。

另有各人熟知的“秋思莼鲈”的典故。“秋思莼鲈”指金风抽丰起了,缅怀故乡的莼羹和鲈鱼脍,比喻缅怀故乡或向往归隐。语出《晋书·文苑·张翰传》:“翰因见金风抽丰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作甚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另有宁去屡世宅,不去鯯(斑鱭)鱼额;宁肯弃我三亩稻,不可弃我鰵鱼脑;鲥鱼味美在鳞,鲢之美在腹,鳙之美在头等谚语,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古人对鱼的“垂涎”。

观赏鱼独具风情

观赏鱼以它的美丽体色、奇异体态、多样习性而受到人们的喜好。我国养观赏鱼的汗青也由来已久。

金鱼(古名:金鲫鱼、盆鱼、三尾鱼、朱砂鱼、赤鳞鱼等)为我国观赏鱼中的“国鱼”,是从野生金鲫鱼培养而成。

据公肪(公元460—508年)所著《述异记》纪录:“晋桓冲游卢山,见湖中赤鳞鱼,即此鱼也”,又云“朱衣鲋,泗州永泰河中所出,赤背鲫也”,阐明早在三国至东晋年间,人们就已发现了天然水域中的红黄色的变异鲫鱼,当时称之为“赤鳞鱼”。在宋朝初年(公元968~975年),已出现人工豢养金鱼的记载。宋髙宗赵构时,曾在住地杭州德寿宫,专辟金鱼池举行喂养。

我国是金鱼的故乡, 也是天下上最早养金鱼的国家,从始养距今已近2000年。

金鱼在我国非常遍及,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布衣百姓,都有养金鱼的风俗。

郑和下西洋时,将金鱼和养殖技能传至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光绪二年,中国应邀到场万国展览会,中国带去了一缸金鱼,引来了无数称赞和赞叹,两年后,美国贩子开始大量入口金鱼。

垂纶怡情养心

在我国,旧石器期间就出现了垂钓运动。陕西西安半坡出土的骨质鱼钩,距今约莫六千年,是我国发现得最早的垂钓文物。别的,在天下各地的新石器期间文化中,如大汶口文化遗址、黑龙江的宁安遗址、河北唐山市的大城山遗址、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的阿善遗址等,都发现了很多骨质鱼钩。这时的鱼钩重要分为倒刺式与无倒刺式两种。可见,其时本地地域淡水水域垂纶运动不但非常广泛,而且已有较高的技能程度。

相传,舜出巡时为了得到食品常常垂纶,这种最初以果腹为目标的垂钓,与后代的娱乐性垂钓完全差别。

姜太公垂纶最为各人熟知。姜太公名尚,字子牙,吕是他的封姓,《史记·齐太公世家》记:“吕盖常贫乏,大哥矣,以鱼钓虷(地名)”。别的屈原、范蠡、李白等都有垂纶古迹传播至今。

北宋时期,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是其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央,都城里曾开设金明池和琼林苑为收费垂纶场,而且设置了专门出售垂纶牌的机构——池苑所。这大概是我国最早的售票钓场了。

在两宋的底子上,明清时期的垂纶运动更为广泛。不但墨客画家喜欢垂纶,许多妇女儿童也都参加了垂纶的行列。清代吴友如的《妇女垂纶图》和《稚子作钓钩图》,再现了其时丰富多采的垂纶运动。

垂纶也是古代文人书生举行文艺创作的题材,留下很多闻名诗词和字画。如唐代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灰。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又如唐代张致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富含文化意见意义。

鱼文化的延伸

早在上古期间,鱼已成为瑞应之一。《史记·周本记》上载有周王朝有鸟、鱼之瑞。人们在捕食鱼的过程中,形成了种种与鱼有关的风俗。

《诗经·陈风·衡门》云:“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授室,必齐之妻。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授室,必宋之子。”以黄河的鲂、鲤喻宋、齐两地的女子,将食鱼与授室接洽起来,象征着家属旺盛、人丁浩繁。

鱼的意象在中国古代非常遍及。譬如“鱼素”,指用绢帛写信装在鱼腹中通报信息。汉代蔡邕《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唐代墨客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咏有:“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隋唐时期,朝廷颁发给百姓“鱼符”(又叫鱼契),以雕木或铸铜为主,刻字其上,以此为凭据。

佛寺中,僧徒诵经时击打的“鱼鼓”(又叫木鱼),以及用鱼的非常预示灾异祸福的习俗,给鱼附上了一层秘密色彩。

历代以鱼为主题,寓意祥瑞的文化运动也许多,有鱼灯、鱼舞以及和鱼有关的诗词字画。鱼灯多见于年节灯会,烛光闪闪,灵动可爱。南朝梁元帝萧绎曾做《对灯赋》歌颂:“本知龙灯应无偶,复讶鱼灯有旧名”。

鱼纹在古代非常盛行,常用于生存用具与货币。好比鱼纹作为祥瑞物在货币图案中广泛利用。据郭若愚著的《古代祥瑞钱图像赏析》一书中先容,西汉“五铢”钱中就有鱼纹出现,另有新莽时铸的“货泉”,“泉”字作鱼形。可见祥瑞钱中的“鱼”纹出现之早。

风趣的祥瑞“鱼”

鱼文化在民间演酿成了许多风趣的习俗。如上海农积年初有接财神的习俗:把活鲤鱼穿丝绳,贴红纸作为祭品,号称“元宝鱼盘鱼”。另有的地方还把供品活鲤鱼拿到江、河放生,寓意“买卖茂盛通四海,财路繁茂达三江”。

浙东一带,新媳妇下花轿时,顺手把些铜钱撒在地上。铜钱俗称铜子,新媳妇撒它唤作“鲤鱼撒子”,意味着“子孙满堂”。别的,明、清以来盛行《八宝图》,八宝之一的“玉鱼”由于谐音的缘故被宣扬为“吉庆有鱼(余)”,象征着年景好,丰稔兴盛。

人们喜闻乐见的鱼物图,雷同鱼字口彩的另有:“金玉同贺”,画的是金鱼、荷花;“年年有余”,用爆竹和鱼体现;“比年大吉”,有鲢鱼、桔子……唐代用的锁也计划成鱼形,大到王宫城门,小至金饰箱匣,其意思是鱼目日夜不闭,可以防盗。

“鱼”与“余”谐音,象征着富贵。“如鱼得水”形貌出了生存调和完满、幸福安闲。“鳜”和“贵”谐音,取“富贵有余”之意。“鲤”和“利”谐音,“家家得利”,便是绘有很多人家买鲤鱼。“鲢”与“连”谐音,以莲花和鲢鱼构成的画面,取名为“连连有余”;“金鱼”和“金玉”谐音,画面绘童子嬉戏于养金鱼的水塘或鱼缸,取名为“金玉满塘”等等。

从舌尖上的鱼、货币上的鱼,
到诗词中的鱼、字画中的鱼,
鱼在中国象征喜庆和繁荣,
含有浓厚的祥瑞寓意和情趣。
青年君在此祝每位读者年年有余、吉庆有余!

置顶推荐

QQ在线咨询
水产养殖交流群
水产养殖门户网
水产养殖微信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