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国内水产国际水产市场动态业界动态水产养殖水产种苗水产药品水产设备水产加工水产出口水产灾害农业气象水产养殖百科特种水产养殖水质调节技术行业资讯企业报道科研院校科技动态展会交易会政策法规行业百科风云人物价格行情分析预测养殖宝典特种养殖合作社专题其他专题营养美食致富经养殖基地统计数据最新商机技术交流

隐忧:我国天然蚝苗产业已走到悬崖边上了

2022-10-07 22:53| 发布者: 海洋与渔业| 查看: | 评论: 0


  文/图《海洋与渔业》记者 陈石娟

  生蚝走俏餐桌,供不应求
 
  很多人也许还记得,在中学一篇名为《我的叔叔于勒》的课文中对牡蛎的吃法有过一段精致的描述。或许当时的很多人并不知牡蛎为何物,但可以肯定的是看过这一段文字的人必会对牡蛎垂涎三尺、遐想万分。
 
  其实,广东人所喜闻乐见的“生蚝”,指的就是近江牡蛎。近江牡蛎营养丰富,素有“海底牛奶”之称,其人工养殖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和福建一带。近江牡蛎可谓全身是宝,除了可以生吃,还可用于加工成蚝油、蚝豉,贝壳还能烧制石灰或作为饲料的钙源。近年来炭烧生蚝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刺身蚝也不断走俏餐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这无疑也助推了养殖生蚝的热潮。
 
  在广东,阳江、湛江、台山、汕尾和珠海等地都是生蚝的主产区。有名的“程村蚝”产自阳江市阳西县程村镇。据了解,程村镇现共有蚝田3.8万亩,而其中的红木山村就有1万多亩。红木山全村有670多户人家,共3000多人口,其中就有300多户从事生蚝养殖,从业人数占全村总人口的70%。记者从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获悉,2009年广东省生蚝养殖面积为30051公顷,总产量为864274吨;2010年养殖面积为32013公顷,总产量为931945吨,分别比上一年增长6.5%和7.8%。生蚝养殖面积在不断扩大,产量在不断上升,但是,成品蚝仍然年年供不应求。有业内人士透露,生蚝价格每年在以10%的幅度持续上涨。据台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郑仲贤反映,去年台山蚝肉的价格为38元/斤,比2009年上涨近10元/斤。“今年的蚝苗供应比较紧张。”汕尾蚝农林基德告诉记者,由于生蚝非常畅销,大蚝在市场上常常缺货,不少人开始卖中蚝了。
 
  蚝属于天然海产品,主要靠滤食海水中的藻类营生,养殖风险较低、生产易于管理、技术易于掌握。近年来,生蚝养殖由滩涂往浅海发展,由插养往吊养模式发展,成品蚝亩产量不断地上升,成为了我国沿海地区的支柱产业,有力地带动了沿海渔民增收致富。
   
  天然蚝苗采集场越来越少

  一直以来,生蚝人工养殖的苗种均采自天然海域。广东和广西沿海均有丰富的天然近江牡蛎资源,每年的5至8月份,是近江牡蛎的产卵期。长期以来两广地区形成了阳江,珠海,湛江,台山,深圳,钦州等几大近江牡蛎天然采苗基地,广东和广西沿海养殖的蚝种都由这些采苗场供应。
 
  近期,据不少业内人士反映,蚝苗产业不容乐观,很多地方都难以采到苗了。本刊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广东的阳江、湛江、深圳等几大天然蚝苗采集场正濒临消失,目前养殖的蚝苗绝大部分采自珠海和台山。广西的钦州目前尚能供应蚝苗,但苗种质量也出现了不稳定的情况。
 
  据阳西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黄文伟透露,程村在10年前就开始很难采到蚝苗了,程村目前的蚝苗主要从是珠海调过来的,其中也有一部分来自广西。程村镇红木山村的村民告诉记者:“现在的入海口水太咸了,根本育不出蚝苗!”
 
  谢彦安是阳西县程村蚝协会的会长,他从1987就开始在红木山村的海域养蚝了。对于天然蚝苗采集基地逐年消失的状况,谢彦安深表沉痛和惋惜。他分析,近年来拦河截坝工程导致河流流向入海口的淡水少了,加之冬春季节雨水渐少,这两个原因都使河口的盐度升高,不利于蚝苗的孵化。“不少河口都有围海造田从事种田、养鱼、养虾,这些生产活动向河口排入含大量化学药物的废水,也直接影响到生蚝的天然孵化。”谢彦安说。同时他告诉记者,程村现在偶尔在局部地方还能采到少量蚝苗,但是质量和数量不稳定,因为水质太不稳定了。
 
  珠海蚝农翟先生近来正在制作用来附着蚝苗的水泥饼,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大潮一来,他就要把水泥饼投入河口,等到三个月过后,才能知道蚝苗附着的情况,如果水泥饼附着的苗不理想,还得把它清理干净再晒干了等来年再用。“现在水质污染越来越严重了,做蚝苗的赚钱也不易,一块水泥饼的制作成本就要0.5元,年景好时蚝饼能卖1.2元/块,有时0.7元/块也卖。”翟先生说。
 
  “我们的蚝苗一般从广西和珠海拿回来,因为广西的海水与湛江的比较相似,珠海的水相对来说还是有点淡,台山的苗则完全不适合在这里养殖。”湛江坡头区塘尾村的蚝农陈先生告诉记者。据说湛江的官渡其实还能采到一点苗,那么蚝农为何又舍近求远从广西或珠海拿苗?“官渡产的蚝苗非常少了,而且长不大!”陈先生坦言。
 
  调查中记者还来到阳江市阳东县雅韶镇的北津港,这里也有一眼看不到边的蚝田。一景园蚝苗生产基地的负责人曾锡钦告诉记者,蚝苗除了越来越少以外,还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种质退化。近江牡蛎营附着生活,近亲繁殖现象普遍存在。“近亲繁殖,又没有选育,种质肯定会退化,这是正常规律。”曾锡钦坦言。据了解,在广东沿海有一种被俗称为‘红蚝’的废品蚝,它可以与近江牡蛎杂交产生杂种蚝。“一块水泥饼上大约有1/3是杂种蚝!”曾锡钦说,“这些种质不纯的杂蚝生长一年比一年慢,以前市场上都以大中蚝为主,现在变成了以中小蚝为主,可能过两年中蚝也没有了。” 
 
  争议:人工孵化蚝苗是否符合时代
 
  对于解决生蚝苗种数理越来越少的问题,曾锡钦非常推崇人工孵化蚝苗的方法。他预言:“生产上再不进行蚝苗人工孵化,种质上再不进行提纯选育,照这样下去连珠海苗场支持不了多久,在不久的将来两广养蚝业也会败下去。”
 
  据了解,蚝苗的人工孵化技术早已成熟,但由于天然海域近江牡蛎苗种资源丰富、易采、成本低,蚝苗人工孵化在生产上一直没有“用武之地”。
 
  曾锡钦于2005年在广东和广西沿海调查时发现蚝的天然采苗场越来越少、蚝苗存在退化现象。2006年,他开始进行人工选育、孵化蚝苗试验,已经成功孵化出两批蚝苗。“珠海和台山的一些养殖户试养过后反馈回来的情况是这些人工蚝苗比天然蚝苗要快大1/3。”曾锡钦告诉记者。
  
 不少蚝农对人工蚝苗不以为然,对其市场表示并不看好:“人工搞蚝苗尚未符合时代,天然蚝苗既便宜又易得,虽说现在采苗场少了,但珠海苗场的蚝苗还是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而且苗种质量也还不错。”对此,曾锡钦坦言,这两年很多养殖户对珠海蚝苗的评价确实非常不错,但现在养的蚝都是前两年的苗种(生蚝一般要养2.5~3年才能达到上市规格),珠海从去年开始蚝种退化就明显了,蚝苗中三到四成都是“红蚝”。
 
  “天然蚝苗产业已经走到了悬崖边上。”一景园蚝苗生产基地总经理罗飞非常看好人工蚝苗的市场前景。他告诉记者,今年他的基地计划要生产1个亿的蚝苗。
 
  “养蚝业最终要靠人工育苗来解决。”曾锡钦说,人工孵化蚝苗的成本较高,但蚝苗又不能卖得比天然苗贵,否则很难推广得开。虽然目前顶着入不敷出的压力,但他坚信,人工蚝苗得到广泛认同的时日不会太远:“大约还要两到三年吧。”同时他建议有关部门应该构建近江牡蛎良种场。他还表示,若干年以后,人们吃的生蚝很可能都是人工孵化出来的,正如人工孵化的虾苗一样普及,如果等到完全采不到天然苗了还没有人愿意人去做人工苗,那么人们很可能就再也吃不上蚝了。
 
  据了解,广西水产研究所已经研制成功近江牡蛎三倍体种苗培育技术。三倍体近江牡蛎与二倍体近江牡蛎相比生长快,具有不育性,这保证了生产上的纯种率,而且三倍体近江牡蛎肉质比二倍体近江牡蛎的肥厚,性腺小,口感好,肉质更鲜美。曾锡钦认为,三倍体近江牡蛎是未来蚝产业的发展方向。

  本文由《海洋与渔业》杂志社授权中国水产养殖网转载。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授权,擅自转载此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责任自负。

置顶推荐

QQ在线咨询
水产养殖交流群
水产养殖门户网
水产养殖微信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