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虾类养殖龙虾养殖对虾养殖青虾养殖罗氏沼虾养殖基围虾养殖南美白对虾养殖斑节对虾养殖

日本对虾的生态与习性

2023-12-11 11:04| 发布者: 日本对虾健康养殖 | 查看: | 评论: 0



日本对虾是一种生活周期短、生长迅速的甲壳类动物。栖息于海水中,寿命一般为1年,少数达2年。一生要经过几个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也不同,并表现出不同的生活习性。 

一、分布 

日本对虾栖息的水深范围较广,从几米到100米深的水域均有分布,但主要栖于水深10-40米海区。日本对虾的地理分布较广,为印度—西太平洋热带区广布种。非洲东海岸、红海、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朝鲜、我国东海和南海都有分布,我国以广东省较多。 

二、生活习性 

1.栖息与活动 

日本对虾栖息于10-40米水深海域,喜砂泥底,白天潜伏沙内少活动,夜间频繁活动并进行索饵。具有强潜沙特性,其深度在沙面3厘米以下。潜伏中呼吸水流,以左右第一触角和第二触角的鳞片及大颚附肢作为呼吸管,通过鳃腔后由头胸部腹侧边缘排出。夜间觅食时常缓游于水的下层,有时也游向中上层,在虾塘的高密度养殖中呈巡游状态。静伏时,步足支撑身体,游泳足舒张摆动,触鞭引前摆后,眼睛不时地转动;游泳时,步足自然弯曲,游泳足频频划动,两条细长的触鞭向后分列于身体两侧,转向,升降自如;受惊时,则以腹部敏捷的屈伸动动向后连续返跃,或以尾扇向下拨水,在水面腾跳。 

2.对环境的适应性 

(1)对盐度的适应 日本对虾为广盐性虾类。盐度的适宜范围是15-30。人工育苗对虾苗能淡化至相对密度为1.004(盐度5.2),用于养成放苗时,成活率在90%以上。高密度成虾养殖时适应低盐能力较差,一般不能低于7。 

(2)对温度的适应 日本对虾属亚热带种类,有较广温度适应性。适温范围25-30℃,但在8-10℃停止摄食,5℃以下死亡;高于32℃生活不正常。 

(3)对水中溶解氧(DO)的要求 日本对虾在池养中忍受溶氧的临界点是2毫克/升(27℃时),低于这一临界点即开始死亡。耐干能力好,是较易长途运输的种类。 

(4)对海水pH值的适应 海水的pH较稳定,一般在8.2左右,但虾塘的pH值多数达不到正常值,pH值在养殖中是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影响H2S、NH3含量,还影响虾的耐低氧双脚力。例如当溶解氧低于2毫克/升的临界点时,pH值却保持8.3-8.4,这时虾不会死亡。相反,如果pH值低于8.0,即使水溶解氧为2毫克/升,甚至高出2毫克/升,虾还是要死亡。 

三、食性 

日本对虾以摄食底栖生物为主,兼食底层浮游生物及游泳动物。刘瑞玉等根据1974年5-9月样品分析,日本对虾的胃含物组成中有16个动物类群。可以看出,日本对虾主要摄食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但不能直接吃大型双壳类,偶尔吃死尸和碎屑。对食物含蛋白质要求高达60%。但肠道排泄食物很快,特别在密集群体中。由于它具有吃粪的习性,因而产生某些食物再循环现象。 

人工养殖时,日本对虾的饲料最好是小型低值双壳类,如蓝蛤、寻氏肌蛤等。但要注意清除残壳,以免妨碍对虾潜沙。其次是人工配合饲料。在冬天低水温时,可适当投小杂鱼,但注意高温时最好不要投喂含有血红素的鱼类,因为虾吃了这种饲料对虾本身不利。
 
四、生长与蜕壳 

日本对虾的变态、生长,总是伴随着蜕壳而进行的。每蜕壳一次,体长、体重均有一次飞跃增加。据调查材料分析,每蜕壳一次约按指数生长增加。从无节幼体到仔虾蜕壳12次。从仔虾到幼虾约需蜕壳14-22次,幼体到成虾约需18次,即一生中要经过数十次蜕壳。 

蜕壳多数出现在夜晚,整个蜕壳过程仅几分钟就可完成。开始是体液浓度增加,紧接着是新、旧甲壳分离。蜕壳前常侧卧水底,腹肢间歇性缓缓划动,随着虾体急剧屈伸,将头胸甲与第一腹节背面接连处的关节膜裂开,再经几度突然性连续跳动,新体就从裂缝中跃出旧壳。蜕壳后新壳较软,体色变红(大龄虾),幼龄虾几小时后新壳变硬,较大龄的虾则需1-2天。刚蜕壳的虾,身体柔弱无力,极易受同类或敌害侵害;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差,在养殖过程中容易感染疾病,因而蜕壳是经受一次生存大关。通过蜕壳过程表现出连续的生长过程。 

1)日本对虾在蜕壳过程完成之前一般不摄食;在蜕完后的一小段时间内,摄食量很少,只做缓慢运动。 

2)蜕壳过程中吸收大量水分,体重明显增加。 

3)新壳变硬后,摄食与活动恢复正常,食量大增,营养物质逐渐积累;新组织形成代替原来吸收的成分;无机盐沉淀使甲壳变硬。这才是真正的生长。 

4)营养物质的积累达顶峰状态,为下一次蜕壳奠定基础。日本对虾的蜕壳受蜕壳周期制约,但环境的变化(如pH值改变、药物刺激)能刺激虾的蜕壳,人而加速生长。蜕壳还与潮汐周期有关,大潮时的蜕壳机会较大。这一特点在人工养殖上已得到充分利用,可利用潮汐变化掌握虾的蜕壳时机,用适量的药物予以刺激能促进蜕壳,使对虾蜕壳整齐,生长快。日本对虾的蜕壳周期一般随体长和体重的增加而加长,而与年龄关系不大。蜕壳周期与体重的关系式如下:logD=0.2114logW+0.8405 

式中,D为蜕壳周期,单位为天,W为活重,单位为克。如果饲料不足,温度和盐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延长蜕壳周期,特别是在对虾健康状况不良情况下,蜕壳后体长和体重都不会增加。 

日本对虾和其他甲壳动物一样,蜕壳是不可缺少的,其蜕壳机制较为复杂。一般认为,Y器官是一种与蜕壳有关的腺体,能分泌诱发蜕壳的激素。X器官窦腺也能分泌三种与蜕壳有关的激素:蜕壳抑制激素、蜕壳促进激素和蜕壳吸水调节激素。X器官分泌的三种激素,并非直接作用于蜕壳活动,而是通过Y器官间接产生影响。李光友(1982)认为对虾蜕壳与对植物蜕壳素与蛤蜊肉的摄取有关。 

日本对虾类的生长由体长和体重两个量来表示,各个生活阶段体长和体重的增长趋势和渐近值不同,两者这间形成一定的相关关系。根据日本对虾体长和体重实例值,求得相关公式如下:♀ W=6.387×10-6×L3.116 

♂ W=9.949×10-6×L3.0295 

当体长90毫米时,雌性和雄性体重均为7.8克;当体长150毫米时,雌性体重38.5克,雄性体重37克。因此,在个体较小时,相同体长,雌雄个体重量差异小;而成虾时,雌性稍大于雄性。 

五、洄游 

生活在亚热带的日本对虾,并没有明显的产卵洄游,但产卵时也出现区域性群集现象。冬季,当水温下降时,个体大的对虾游到30米或30米以上较深的海域越冬。待水温回升时,移向浅水处产卵。长大的幼体逐渐从浅水索饵洄游到深海区。体长10厘米的日本对虾进入成虾期,栖息于水深5-6米海区。体长至20厘米时,转至8-9米深的海域。 
(本文已被浏览 9460 次)

置顶推荐

QQ在线咨询
水产养殖交流群
水产养殖门户网
水产养殖微信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