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淡水鱼养殖黄鳝养殖泥鳅养殖鳗鱼养殖鳜鱼养殖黑鱼养殖罗非鱼养殖黄颡鱼养殖石斑鱼养殖金鲳鱼养殖海水养殖笋壳鱼养殖花鲢白鲢养殖鮰鱼养殖草鱼养殖冷水鱼养殖鲟鱼养殖鲶鱼养殖鲈鱼养殖虹鳟鱼养殖水蛭养殖青鱼养殖鲤鱼养殖鳊鱼养殖鲫鱼养殖淡水鲨鱼养殖鲷鱼养殖鲳鱼养殖鲍鱼养殖黄鱼养殖多宝鱼养殖甲鱼养殖娃娃鱼养殖长吻鮠养殖白鱼养殖河豚鱼养殖胭脂鱼养殖

“鱼类嗜水气单胞菌致人截肢概率极低”

2023-12-12 13:09| 发布者: 《海洋与渔业》| 查看: | 评论: 0


  嗜水气单胞菌是典型的人-兽-鱼共患病病原菌
 
  ■ 《海洋与渔业》记者 陈石娟/文

  “让鲈鱼划伤竟然也会导致截肢?!”没错!这正是今年5月底在福建厦门发生的一个真实悲剧。近期,一则“男子被鲈鱼刺伤后因感染嗜水气单胞菌而遭截肢”的新闻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消费者还纷纷表示出惶恐。

  《海洋与渔业》记者就此事咨询了数位研究水产病害的知名学者,他们纷纷表示:养殖鱼类的致病菌对人类产生危害的概率是极低的,完全用不着恐慌! 
  
  案例:人感染嗜水气单胞菌致截肢

  5月25日上午,厦门的庄先生在水产批发市场买了一条一斤多重的鲈鱼。在回家路上,装鲈鱼的袋子破了,鲈鱼刺把庄先生的右脚扎出了口子。

  因伤口不大,庄先生当时并没在意,可晚上脚却开始红肿。次日上午,疼痛难耐的庄先生发起了高烧。病情发展迅猛让人难以置信。被扎伤的两天里,他的病情不断恶化致无法控制。为了保命,医生只好为庄先生做了截肢手术,将他右腿膝盖以下部分全部截去。而这个时候,离他被鱼扎伤仅仅过了50多个钟头。

  经院方确认,患者庄先生感染的致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致病力很强,短时间就能造成多个脏器的功能衰竭。

  记者查阅有关资料得知,有记载的相似病例并不多,而去年在美国也曾发生过一起。

  2012年5月,美国佐治亚州的一名女研究生艾梅·科普兰艾梅和朋友们在小塔拉普萨河中玩滑缆时,因自制缆绳意外断开而跌落水中,导致左小腿严重划伤,缝了22针。殊不知,致命的嗜水气单胞菌已经感染了她的肌肉组织并不断地扩散。三天后,艾梅被确诊患上“坏死性筋膜炎”而不得不截肢。
  
  专家:这是小概率事件,不必恐慌

  嗜水气单胞菌是典型的人-兽-鱼共患病病原菌,而对于人感染嗜水气单胞菌而被截肢的严重事件,不少医学专家和水产病害防治专家均表示极为罕见甚至未曾听说过。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淡水养殖业大规模流行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是制约水产养殖业的主要病害。华中农业大学水产病害研究专家陈昌福教授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嗜水气单胞菌是养殖水体中常见的水生细菌,感染水产养殖动物可以引起所谓的“细菌性败血症”。其致病机理就是因为这种细菌能产生一种称为溶血毒素的物质,这种物质可导致水产动物的红细胞溶解。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安兴教授在接受《海洋与渔业》记者采访时表示,关于人感染嗜水气单胞菌遭截肢一事还是第一次听说,但他同时认为,该菌感染人并不奇怪,因为水产的一些细菌如链球菌都可以感染人,进而引起局部的蜂窝质炎,蜂窝质炎到很严重时,又因细菌耐药性太强而无法控制,即可能导致截肢。

  “因为被鲈鱼刺了一下而出现了伤口,嗜水气单胞菌由这个小伤口入侵到人体内是可能的;在患者体内或者感染病灶处分离到嗜水气单胞菌,也是有可能的。不过,如果真是因为感染嗜水气单胞菌,而导致了厦门这位患者最后不得不截肢,则是属于一个非常偶然的小概率事件。”陈昌福教授分析称。

  人感染嗜水气单胞菌致截肢事件发生以后,不少民众表示出了对水产动物的惶恐,深怕一不小心就会中招。陈昌福教授认为,人们(水产品消费者)完全没有必要为这样的小概率事情而恐慌。珠江水产研究所水产动物中心医院有关专家也表示,其实发生这种事的概率特别低,民众不必过于担忧。从事水产养殖和运输的人常常跟鱼接触,被刺伤的人每天都可能有成千上万人次,但绝大多数是不需要加以特殊处理的。因为嗜水气单胞菌是条件致病菌,体质非常差的人被划伤后感染的可能性才会大一些。
  
  防范: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就医

  养殖水体本身各类细菌繁多,而水产养殖户在鱼虾生病时也常常选择低价清塘卖鱼。即使看起来健康的鱼类,其体内也有可能是带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病原生物的。那么,应如何防范鱼类细菌对人的危害呢?

  陈昌福教授建议,人们最好不要带着伤口接触养殖水体或水产品,万一在接触养殖鱼类的过程中被刺伤,受伤后要及时进行清洗、消毒和包扎等处理。要是一旦出现什么不良反应,就要及时就医。

  李安兴教授则指出,水产动物的病原菌感染人是条件性的,一般的接触不会引起流行性疾病。很多细菌在高温下都可被灭活,水产品如能煮熟吃就没有问题。因此在食用海鲜时要尽量将食物煮熟、煮透,最好不要生食水产品。

  在处理海鲜时,医生还建议群众(特别是体质差的人)应做好防护措施,如戴上手套或者使用工具等。
  
  延伸阅读

  食肉细菌

  食肉细菌并非单一细菌,是对于链球菌或者能造成肌肉组织损坏的菌类总称,其中最常见的致病原有化脓链球菌和创伤弧菌,其他的病菌还有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嗜水气单胞菌等。

  2005年,食肉菌曾在香港连续夺命。去年,台湾一名女子被活海虾扎了一下小腿后,感染海洋源性创伤弧菌(食肉菌的一种)后不幸身亡。

  这类菌在人类历史上一直存在。直至近10年,多名国际名人先后被感染引发离奇疾病,食肉菌才始受关注。美联社曾援引统计数字报道,美国每年约有750例食肉细菌感染病例,多数患者为链球菌感染。

  夺命的“食肉菌”

  食肉菌并非靠食肉繁殖,主要透过伤口入侵皮下筋膜,在感染阶段向感染者释放毒素破坏患者的表皮和肌肉组织。食肉菌的可怕之处就是毒性太强,抵抗力差的人根本无法抵御。病人患病的严重程度,往往取决于个人体质,若本身免疫力较差,譬如有肝脏问题或糖尿病,易出现比较严重的感染。

  食肉菌早期的病征和流感相似,包括发热、肌肉酸痛、咽喉疼痛等等。跟着,患者皮肤的伤口会越来越痛,体温会越来越高,肌肉和身体组织开始受到破坏。血压可能下降,影响血液循环,进一步使身体组织坏死。病人必须尽快入院切除坏死组织并处方抗生素,否则可致败血病及多种器官衰竭,数小时内可致命。

  涉及食肉菌的个案多与水产品有关,垂钓、潜水或是被水产品弄伤了手脚,都有机会感染食肉菌。据了解,在众多感染途径中,吃生蚝感染食肉菌的风险最高。

  防范“食肉菌”侵害

  *避免未经包扎的伤口或破损的皮肤接触水产养殖水体。
  *如在处理水产品时弄伤手,应即时以清水冲洗伤口,并妥善包扎伤口。如出现受感染的病征,如皮肤红肿、疼痛、发热等,应立即求医。
  *如需经常处理活的水产品,应配带手套。
  *彻底煮熟水产品,特别是贝类。
  *烹调有壳水产品时,用水煲至贝壳打开及继续多煮5分钟;或蒸至贝壳打开及继续多煮9分钟。如贝壳在烹调试未有打开,不要进食。
  *煮熟的水产品和生的水产品应妥善分开处理。
  *肝功能不良或糖尿病患者,被海鲜扎伤后尤其容易感染,应特别注意。



  本文由《海洋与渔业》杂志社授权中国水产养殖网转载。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授权,擅自转载此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责任自负。

置顶推荐

QQ在线咨询
水产养殖交流群
水产养殖门户网
水产养殖微信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