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海产品专题贝类专题海参专题海带紫菜海水养殖海蜇养殖扇贝养殖

连江县筱埕镇官坞村将建福建省最大海参育苗基地

2023-12-12 18:12| 发布者: 福州日报| 查看: | 评论: 0


  3日,福建省连江县筱埕镇官坞村村支书、公司董事长林哲龙捧出了村里的新产品——暂养在白色养殖箱内的海参。这些海参长着圆乎乎的身子,有的还拖着尾巴,身上布满了肉刺,看上去懒洋洋的。这些海参共有5000只,是他2个多月前从山东带过来的海参苗。

  官坞村是“中国海带之乡”,在海带养殖上建成了“五大基地”,即全国最大育苗基地、海带暂养基地、最大村级海带养殖基地、海带精加工基地以及全国最大的海带原料、鲍鱼饲料集散基地。

  “海带虽然养殖多年,形成了成熟的技术经验,但它还是个初级产业,要想取得更大发展,必须引进海参养殖技术。”据林哲龙介绍,海参的养殖价值比海带高多了,而且以海藻为食,一只3两重的海参一般能卖到30多元,每亩养殖效益都在2万左右。目前,全世界对海参的需求量达到100万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海参的养殖过去一直集中在山东、辽宁、河北等北方海域。随着近年来海参身价水涨船高,各地都掀起了海参养殖热,福建由于养殖环境和技术所限,一直试图引进但未能成功。

  “海参对水温、盐度和周围环境比较敏感。”林哲龙介绍,海参养殖水温太高、太低都不行。2009年,省水产研究所专家在福建海域试养海参成功,在“北参南养”的道路上跨进了一大步。

  选择海参养殖,官坞村可谓“水到渠成”。林哲龙告诉记者,官坞村原来种海带,成为“中国海带之乡”。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鲍鱼养殖方兴未艾,连江县又成为“鲍鱼之乡”,这几年海参的经济价值一路走高,为了升级官坞的养殖业,去年10月份林哲龙特地北上山东,找中国水产学院黄海研究所专家取经。

  没想到,专家们一研究,发现官坞村养海参是有基础的。原来,官坞村原来的产业结构,是一条鲍鱼吃海带的单向产业链。鲍鱼容易得病,需要清澈的水质,不得经常清理水质、打药,一定程度上造成海域污染。但引进的海参却解决了这个难题。海参以鲍鱼的排泄物和饵料残渣为食,充当水里的“清道夫”,给鲍鱼一个更清的水质,形成了鲍鱼吃海带、海参吃残渣的循环产业链。而鲍参混养,正是省水产研究所专家研究的一个课题。

  海参南移是否会水土不服?林哲龙表示没有压力。他说,以前福建刚开始养鲍鱼,大家也都传说,怕鲍鱼耐不了高温。现在经过驯化,现在的鲍鱼已经“怕冷不怕热”了。

  就在距记者采访林哲龙不远处,一个面积近3000平方米的海参育苗场正在修建。林哲龙告诉记者,这将是福建省最大的海参育苗基地。为什么敢下这样的“血本”?林哲龙说,之前的养殖经验和专家的指导给了自己信心,这次一步到位,也是自己信心的证明。

  据了解,到明年2月,将有1000万头海参在这个基地孵化诞生,开启官坞海参育养的道路。 

  记者 朱榕

置顶推荐

QQ在线咨询
水产养殖交流群
水产养殖门户网
水产养殖微信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