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淡水鱼养殖黄鳝养殖泥鳅养殖鳗鱼养殖鳜鱼养殖黑鱼养殖罗非鱼养殖黄颡鱼养殖石斑鱼养殖金鲳鱼养殖海水养殖笋壳鱼养殖花鲢白鲢养殖鮰鱼养殖草鱼养殖冷水鱼养殖鲟鱼养殖鲶鱼养殖鲈鱼养殖虹鳟鱼养殖水蛭养殖青鱼养殖鲤鱼养殖鳊鱼养殖鲫鱼养殖淡水鲨鱼养殖鲷鱼养殖鲳鱼养殖鲍鱼养殖黄鱼养殖多宝鱼养殖甲鱼养殖娃娃鱼养殖长吻鮠养殖白鱼养殖河豚鱼养殖胭脂鱼养殖

黄颡鱼的疾病防治技术

2023-12-15 12:55| 发布者: 本站整理 | 查看: | 评论: 0

  黄颡鱼是我国淡水水体中分布较广的底层经济鱼类,已在网箱、池塘等水域中成功进行放养,并成为品种结构调整的主要名优鱼类之一。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放养密度和扩大养殖面积的同时,黄颡鱼的病害也逐渐增多,危害加大。

  在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的控制中,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切实做好预防措施:①彻底清塘,严格消毒。②苗种放养时,要用食盐等药物浸浴消毒。③放养体质健壮、无病害的苗种。④投喂新鲜、优质饲料,坚持“四定”、“四看”投喂方法,不施用未经过发酵的粪肥。⑤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注、换水。⑥定期泼洒药物消毒水体与口服药物,坚持对活饵、饲料台、食场进行消毒。⑦发现鱼病,及时诊治。应注意:黄颡鱼为无鳞鱼,对硫酸铜、高锰酸钾、敌百虫等药物比较敏感,尤其要慎用。

  水霉病

  病因:该病因鱼体受伤霉菌感染所致。

  症状:水霉菌初寄生时,肉眼看不出异状,而当肉眼能看到时,菌丝已侵入伤口且向内、外生长与蔓延扩散,肉眼可见受伤处生有毛状菌丝,呈灰白棉毛状,病鱼游泳失常、食欲不振,焦躁不安,,直到肌肉腐烂、失去食欲、瘦弱而死;若鱼卵上布满菌丝,则变成白色绒球状,霉卵成为死的鱼卵。

  流行情况:严重危害孵化中的鱼卵和鱼体体表带有伤口的苗种、成鱼。此病在水温低时最易发生,多因拉网、分箱、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

  防治:

  ①在捕捞、运输、放养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并掌握合理的放养密度。

  ②鱼种下塘前,用浓度为2%~3%的食盐水溶液药浴消毒,全池泼洒亚甲基蓝,使池水达到2mg/L浓度,2天后再泼洒1次。受精卵在孵化前要进行严格消毒,水温最好控制在26℃~28℃,孵化过程中还要对受精卵进行再次消毒。

  肠炎病

  病因:该病由肠型点状气单胞菌感染所致。

  症状: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剖开鱼腹,患病较轻的鱼体食道和前肠充血发炎,严重者全肠发炎呈浅红色,血脓充塞肠管。病鱼离群独游,活动迟缓,食欲减退。

  流行情况:肠炎病主要危害鱼种和成鱼。病菌感染可能来源于养殖水域的底层淤泥,鱼体摄食的浮游动物、水蚯蚓以及人工配合饲料中的鱼肉浆也有可能携带该病菌。流行高峰多发生在水温为25℃~30℃时。

  防治:

  ①池塘要彻底清塘消毒;不投喂霉变腐败的饲料,对水蚯蚓、小鱼等鲜活饵料应先在每升水中加20克~30克食盐的溶液中消毒后投喂,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1%食盐或大蒜汁投喂。

  ②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克对水全池泼洒。同时投喂药饵,每100公斤鱼第1天用磺胺胍10克,第2天起减半,连喂6天,或每公斤饲料拌入土霉素0.4克~1克投喂,连喂3天~6天。

  ③用肠炎灵、渔家乐等内服药配合杀菌王、百毒Ⅱ等外用消毒药(按说明书操作)治疗,连续3天。

  出血性水肿病

  病因:该病主要由细菌感染所致。

  症状:病鱼体表泛黄,粘液增多,在水中不停地旋转,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头部充血,背鳍肿大,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胆汁外渗。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胃、肠内无食,胃苍白,肠内充满黄色浓液,肝脏土黄色,脾脏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

  流行情况:该病在苗种或成鱼养殖期间危害最大,尤其在苗种培育过程中较为流行,死亡率高达80%。高温季节,该病暴发且来势猛,蔓延快。

  防治:养殖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水质情况,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溶解氧含量保持在5mg/L以上;适当降低鱼苗的放养密度。

  ①每立方米水体定期用生石灰15克~20克全池撒布,调节水质。

  ②疾病发生后,每天进行水体消毒1次,连续3天。同时,在饲料中添加0.6g/kg~0.7g/kg的四环素制成药饵进行投喂,每天1次,连续3天。

  ③每立方米水体用强氯精0.3克化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天。每公斤干饲料中添加0.6克~0.7克四环素或0.4克复方新诺明投喂,每天1次,连续3天。

  ④在投喂鱼肉浆时,每天应往饵料中添加1%的食盐。

  小瓜虫病

  病因:该病由多子小瓜虫寄生而引起。

  症状:小瓜虫寄生处形成1毫米以下的小白点,严重感染时,体表似覆盖了一层白色薄膜,病鱼躯干、头、鳍、鳃、口腔等处都布满小点,同时伴有大量粘液,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镜检鳃丝和皮肤粘液,可见大量小瓜虫。

  流行情况:多子小瓜虫的繁殖适温为15℃~25℃,流行于春、秋季。当过度密养、饵料不足、鱼体瘦弱时,鱼体易被小瓜虫感染。

  防治:

  ①彻底清塘,严格苗种检疫和消毒。

  ②每立方米水中用60克~80克福尔马林溶液浸洗病鱼10分钟~20分钟,隔天再用1次。

  ③每立方米水体用福尔马林15克~20克全池泼洒,隔天1次,共二三次。

  ④用干辣椒粉和生姜合剂,每立方米水体用量分别为1.5克和1克,加水煮沸30分钟后对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二三天或全池泼洒2g/立方米亚甲基蓝,连续数次,每天1次。

  细管虫和车轮虫并发症

  病因:该病由细管虫与车轮虫寄生所致。

  症状:虫体寄生鱼的皮肤、鳃、鳍等部位,刺激鱼分泌大量粘液,表面形成苍白色或淡蓝色的粘液层,病鱼焦躁不安,病鱼离群,严重感染时病鱼沿塘边狂游,呈“跑马”现象。镜检可见大量车轮虫寄生于鱼体的鳃丝和皮肤粘液上。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黄颡鱼鱼苗、鱼种,多发生于春末秋初。

  防治: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0.4克~0.5克全池泼洒或用苦楝树叶30kg/亩煎煮后用汤汁全池泼洒。

  机械损伤

  病因:由于黄颡鱼喜集群生活,其胸鳍和背鳍长有硬棘,在生产操作和运输中易造成鱼体皮肤擦伤、裂鳍等机械性损伤,继发细菌感染和霉菌感染,并以烂鳍和生长水霉为主要症状。

  流行情况:主要为网箱分养操作及大规格鱼种长途运输后受伤。

  防治:在拉网锻炼、运输中要细心操作。出苗时,暂养网箱时间不要过长,并尽可能降低暂养箱的放养密度。运输用水中可以适量添加土霉素,鱼种入池或入网箱前要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或30%的食盐水溶液浸洗消毒。

  锚头鳋病

  病因:由锚头鳋寄生引起。

  症状:发病初期,病鱼呈急躁不安、游动迟缓、鱼体消瘦等现象。寄生部位充血发炎,肿胀,出现红斑。肉眼可见锚头鳋寄生。

  流行情况:4月~6月是流行季节。

  防治: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0.3g/立方米~0.4g/立方米,疗效显著。

  营养性疾病

  病因:饲料中的营养成份过多或过少,饲料成份变性或能量不足,均会引起黄颡鱼的营养性疾病。

  症状:常见症状有脂肪肝病、维生素缺乏症等。病鱼肝脏肿大,肝脏颜色粉白或发黄,胆囊肿大,胆汁发黑,胰脏色淡。病鱼零星死亡。

  防治:改进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质量,适当增加饲料中维生素和无机盐的用量。
(本文已被浏览 8506 次)

置顶推荐

QQ在线咨询
水产养殖交流群
水产养殖门户网
水产养殖微信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