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海产品专题贝类专题海参专题海带紫菜海水养殖海蜇养殖扇贝养殖

福州市再添“中国海带之都”盛名

2023-12-15 13:16| 发布者: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 查看: | 评论: 0


    5月20日,福州市申报“中国海带之都”已正式通过中国藻业协会组织专家评审,这为福州地域品牌又增添一张新名片。经过50多年的养殖实践,养殖设施、养殖技术得以改进,目前,2015年,全市海带养殖面积5511公顷,养殖海带254840吨,占福建省养殖面积的33.5%,占全国养殖面积的13.8%,占福建省海带产量的43.7%,占全国海带产量的19.3%。福州市食用海带加工产量、产值均居全国首位。

    北苗南育,培植海上天然牧场

    福州市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全市海城面积1057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20公里,境内众多的岛礁与港湾形成良好的天然屏障,海域水质良好,盐度适中、海水营养盐丰富,其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条件适宜海带养殖业健康发展。

    福州市连江县是福建省海带南移试养最早的县份,1956年10月,福建省水产部门首先引进山东青岛海带苗,在连江县筱埕长澳海区用筏式试养取得成功。1957年,在筱埕建立海带试验场,扩大养殖面积,并在连江县黄岐长沙设试验点,提高了海带养殖产量。1959年,连江县养殖面积扩大到2000亩,总产量830吨,亩产415公斤(盐干品)。同年,连江县水产综合场培育海带海区苗成功,为进一步大面积推广创造了条件。1975年,该场培育海带渡夏苗成功,结束了北苗南调历史,从此迎来海带养殖新纪元,海带南移技术也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此后,连江县又先后培育出“连杂1号”、“黄官1号”等海带良种,为海带养殖高产、稳产、高效打下坚实的基础。

    环保效益,助力蓝色低碳经济

    海带的营养价值已被人们所认识,特别是对现代人的富贵病如肥胖症、高血压等有较大控制作用。但养殖海带可以净化水质,吸收二氧化碳,对生态的改善作用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积极提倡养殖海带是各地发展生态海洋、碳汇渔业、“蓝色海洋经济”的重要举措。

    驶进美丽的官坞,只见湛蓝的海面上,一排排养殖筏架和塑料浮球随波飘满,清澈的海水下海带翩翩起舞,构成海底森林。福州海区采用的是立体化海水养殖新模式,不仅产‘金’,还能‘吸’碳呢。研究表明,海带等大型海藻养殖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CO2和氮、磷、钾等营养盐,将海水中的溶解无机碳转化为有机碳;而贝类则通过摄食浮游动植物,大量去除海水中的颗粒有机碳,并且通过吸收碳酸钙形成贝壳掩藏大量的碳。所谓立体化养殖,就是在海水上层挂绳养海带,中间挂笼养贝类或放置深水网箱,下一层播养鲍鱼、海参和虾夷贝等,不仅增加了单位面积水域的可养空间,而且构成了平衡的生态系统,发挥了较好的汇碳、固碳作用。 

    科技领先,为品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福州市在海带产业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市场开拓中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各级政府加大科技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引导福建农林大学、集美大学、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多家高校研究所与企业对接,参与技术攻关,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在科技人员的努力下,福州市海带育苗企业从原来的1家增加到3家。育苗企业还先后选育出了 “黄官海带(连杂一号)”等具有耐高温能力强、生长快、产量高、品质好等特性的海带良种。其中,黄官海带“连杂一号”还入选国家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并获得2015年度国家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黄官海带(连杂一号)”是国家农业部颁发认定的新品种。苗种不但销往全国各地,还出口韩国,为推动海带产业向优质、高产、生态产业化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优良品种奠定了海带养殖的高优、高产、高效,提高了养殖产量,改善了藻体长度、宽度和适宜加工性能,亩产可达20-30吨,出品率更高、营养成分更好,使用良种种出的海带比传统海带每吨能多卖200-300元,每亩产值能增加5000-6000元。福州市生产的海带及其加工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欧美、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深受消费者青睐。

    下一步,福州市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坚持科技创新,调整优化海带产业结构,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标准化”的海带养殖生产模式;发展海带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强化行业规范管理和自律,提升行业整体素质,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未来五年,重点扶持大型海带育苗、加工生产经营企业,壮大行业整体实力。引导养殖企业、加工企业与高校研究所挂钩,开展海带育苗、精深加工技术联合攻关,提高苗种品种、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保持福州海带市场占有率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置顶推荐

QQ在线咨询
水产养殖交流群
水产养殖门户网
水产养殖微信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