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国内水产国际水产市场动态业界动态水产养殖水产种苗水产药品水产设备水产加工水产出口水产灾害农业气象水产养殖百科特种水产养殖水质调节技术行业资讯企业报道科研院校科技动态展会交易会政策法规行业百科风云人物价格行情分析预测养殖宝典特种养殖合作社专题其他专题营养美食致富经养殖基地统计数据最新商机技术交流

见证首批全人工繁殖中华鲟诞生

2023-12-15 15:23| 发布者: 中国三峡工程报| 查看: | 评论: 0

  小小的鲟宝宝破壳而出,开始感悟这宇宙的浩渺。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0月1日上午,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深入现场考察子二代中华鲟培育情况。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科研人员悉心观察子二代中华鲟受精卵发育状况。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协助鲟妈妈排卵。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0月4日晚,科研人员与媒体记者共同见证鲟宝宝出苗情况。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畅游的鲟爸爸似乎在向岸上采访的媒体记者们致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0月4日14时58分,第一尾子二代鲟宝宝诞生。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技术攻关小组在分析鲟卵成熟情况。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产后的鲟妈妈在直径近20米的康复池中静养。

  本报记者 孙荣刚 黄华 特约通讯员 何燕强 摄影报道

  10月4日14时58分,史上第一尾全人工繁殖的中华鲟在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三峡坝区基地破壳而出,15小时后,10月5日凌晨最后一尾中华鲟宝宝挣脱了卵壳的束缚,成功降生,至此,约2万尾全人工繁殖的中华鲟鱼苗诞生,标志着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研究取得圆满成功。记者用相机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过程,并记录了这批中华鲟宝宝诞生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9月29日凌晨5时,中华鲟研究所生态修复研究室主任、子二代课题项目组组长郭柏福早早来到研究所黄柏河基地子一代养殖池边,按照原定计划,他要组织人员将一尾编号6B7A的雄性子一代中华鲟(本文中的鲟爸爸)运送到三峡坝区中华鲟全人工繁殖基地。此次在黎明中的特殊运输,拉开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的序幕。早上7时,科研人员按时将这尾雄性中华鲟送达三峡坝区基地,郭柏福为它注射了额定剂量的催产剂之后便送入了催产池中待产。面对这个全新的环境,鲟爸爸先是焦躁地窜游几圈后,便安静地沉底缓游着,安分地等待着历史时刻的到来。

  紧接着,郭柏福和他的子二代课题项目组成员们开始为编号为391D的雌性子一代中华鲟(本文中的鲟妈妈)做催产准备:配药剂、放池水、注射催产剂、恢复池水……一切都进行得有条不紊。接下来,小组成员便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等待着鲟爸爸鲟妈妈催产效应的出现。

  9月29日下午16时29分,科研人员惊喜地发现,鲟爸爸出现了排精反应!“赶紧开始采精,做好超低温保存的准备!”郭柏福一边吩咐一边跳下了水池。鲟爸爸精液采集超乎想象地顺利。郭柏福他们先后采集了两次精液共计600毫升。经过显微观察,精子活力很强,剧烈运动达6分钟之久。中华鲟研究所所长商振扬闻讯后赶赴现场,欣喜地鼓励大家:“这是个好兆头,我们的全人工繁殖一定能够成功!”

  离成功越来越近了,子一代小组更加关注鲟妈妈的催产情况。然而,鲟妈妈的情况,却出现了令郭柏福他们小组意想不到的情况。时间已经是9月30日晚上7时,根据以往催产野生中华鲟的经验,该鱼应该开始正常排卵了,但是鲟妈妈似乎还没有排卵迹象,小组成员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于是,郭柏福召集小组成员开会分析原因,同时安排人员仔细观察鲟妈妈的游动情况。8时,子二代课题项目组行管主任郑成黔在巡池时惊喜地发现:鲟妈妈排卵了!鲟妈妈排卵了,之前的等待、彷徨和不安一扫而空,凭借着多年人工繁殖中华鲟的经验,接下来的工作按部就班,采卵、授精、脱粘、孵化,每个步骤非常顺利,从9月30日8时30分开始到9时30分,仅仅1个小时,就完成了整个的催产授精工作。

  “这是我过得最有意义的一个国庆节,在祖国60华诞之际,我们攻克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这一世界级的难题!”10月1日,郭柏福面对记者时动情地说了这么一句话。面对这位两天两夜没有睡觉却难以掩饰激动心情的科研工作者,记者从他的言语中进一步了解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的意义。

  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研究,存在着许多世界性难题:野生中华鲟在自然状况下,其性成熟年龄较晚,而且其部分性腺发育阶段在海水环境下完成,还有溯河洄游进行自然繁殖的习性。如何克服中华鲟这种固有的自然属性,在纯淡水小环境下,对子一代中华鲟亲鱼进行人工驯养,促进亲鱼性腺稳步向前发育,是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研究中面临的最大难题。同时,子一代中华鲟亲鱼能否同步成熟,也决定着全人工繁殖的成败。但任何科研攻关的成功都是研究人员厚积薄发的结果。纵览中华鲟研究所多年来的科研工作,此次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成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据悉,中华鲟研究所近30年人工繁殖野生中华鲟的科研工作为中华鲟全人工繁殖项目成功奠定厚实的技术积累;史氏鲟、匙吻鲟、西伯利亚鲟、小体鲟、达氏鲟、达氏鳇先后在研究所取得全人工繁殖成功,对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研究具有极大地借鉴意义;同时研究所对野生中华鲟亲鱼(III期、IV期)的蓄养、繁殖和康复经验,对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研究工作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

  截至记者发稿时,史上首批全人工繁殖的中华鲟宝宝已诞生6天了,它们分别被暂养在中华鲟研究所三峡坝区基地、黄柏河基地和水利部中科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据科研人员介绍,它们目前都非常健康,中华鲟研究所正在着手申报国家级成果鉴定。

置顶推荐

QQ在线咨询
水产养殖交流群
水产养殖门户网
水产养殖微信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