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国内水产国际水产市场动态业界动态水产养殖水产种苗水产药品水产设备水产加工水产出口水产灾害农业气象水产养殖百科特种水产养殖水质调节技术行业资讯企业报道科研院校科技动态展会交易会政策法规行业百科风云人物价格行情分析预测养殖宝典特种养殖合作社专题其他专题营养美食致富经养殖基地统计数据最新商机技术交流

交替养鱼新方法与科学的品种混养

2018-02-04 09:5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 评论: 0

  搜鱼网报道,
  
  水产养殖要高效发展,除了技术实力、资金丰欠和市场行情有很大钳制因素外,在合理的放养密度与科学的品种混养方面也须下足功夫,才能稳操胜券和无往而不利!
  
  一、交替养鱼新方法
  
  "交替养鱼"是一个新的养殖方法,即今年或今次这口塘主养草鱼,下一年或下一次就换成主养鲤鱼,或者今次养虾下次养鱼,等等,这跟农作物换茬或轮作种植是一个道理,利用"种间打生"的原理,各种鱼类在一定时间内相互交换鱼池喂养,就会快好长又少生病,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均较好,特别是病害减少是目前显现出来的一个主要利好特征。因此,交替养鱼值得探索和肯定。
  
  二、合理的放养密度
  
  一般来讲,鱼种“密养”是提高池塘产量的措施之一,但放养密度也不是越大越好。池塘的水体容纳量有一个合理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就可能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如果密度过大,产量虽有可能提高,但养成的鱼体规格相对较小,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反而不合算。密度的加大,势必提高投饵量,不科学的密度过大有可能还会升高饵料系数。过多的排泄物又会使池塘的水质恶化,引起缺氧和鱼病暴发。
  


  在养殖过程中,若鱼类生长良好,浮头又较少,饵料系数低于一般水平,则证明放养密度合理。但是,鱼一直不浮头也不正常,表明密度过稀,产量低效益微溥。
  
  如果鱼类生长较差,经常出现浮头,而且出塘规格偏小,饵料系数又高,则证明放密度过大,应适当减小密度。
  
  此外,还要根据池塘条件、水源情况、鱼的种类及规格、养殖模式、管理水平来确定合理的密度。
  
  合理放养鱼种的密度是渔业生产最重要的环节,鱼种放养密度过少、单产低、效益差,而密度过大,超出水体承受能力,会造成(长期缺氧)低溶氧综合症而患病或偷死或个体偏小达不到上市规格,因此,提倡“宁愿(适度)稀养,也不密养”的原则。
  
  三、科学的品种混养
  
  目前,前几年提倡的80∶20养殖模式,也可粗略地理解为就是中国水产养殖行业所说的“鱼类混养”方式或其改造版本,有区别但差异不大,这个方法即适用又简单又好理解。
  
  80∶20养殖模式是指主养吃食性鱼类为主,服务性鱼类(鲢、鳙)为辅的技术。一次性放种,一次性收获,收获时近80%的产量为主养鱼,而20%的产量为服务性的鱼,服务性鱼类的功能主要是有利于净化水质。
  
  我们的轮捕轮放方式也是在鱼类混养的前提下进行的,轮捕轮放就是分期捕鱼和适当补放鱼种。即在密养的水体中,根据鱼类生长情况,到一定时间捕出一部分达到商品规格的成鱼,再适当补放鱼种,以提高池塘经济效益和单位面积鱼产量。概括地说,轮捕轮放就是“先期放足,分期捕捞,捕大留小,去大补小”。
  
  80∶20养鱼模式(一次性放养和收成)与传统养鱼模式(以轮捕轮放为主)相比,前者追求高利润,后者追求高产量,各有侧重点。两者在放养体系、鱼病防治、劳动力的投入上也有一定的差别。
  
  80∶20养殖模式是一种主养鱼(80%)+滤食鱼(20%),鱼病少,投入劳力少,但生产的鱼类种类单一,资金回笼慢。
  
  轮捕轮放是多种类或者6至7种鱼类在一起的混养,鱼病可能较多一些,投入也多,但生产的鱼类种类多样化,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市场消费群体,技术易掌握,资金回笼快一些。
  


  因此,两种养殖模式均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市场需求等等因素而选择采用,但池塘养殖切不可单养一种鱼类。
  
  因篇幅有限,具体的鱼类混养方法另有专文介绍。
  
  四、鱼苗(种)投放量
  


  草鱼其食量大,抢食凶,长势快,喜欢较清瘦的水,主食草类。水质不宜过肥,因此草鱼的饲养关键是饲料投喂和尽量定期冲水保持水质清新。草鱼如果以草料喂养为主,严格说来是无公害水产品,符合时代消费潮流。全年总的主养亩放养量一般不宜超过1000尾,非轮捕轮养的不宜超过600尾,基本放养量500尾为宜,混养每亩50~100尾左右。  

  团头鲂(武昌鱼)又有称为鳊鱼,杂食兼草食性鱼类,与草鱼相比不耐低养,但摄食能力和强度均低于草鱼,故主养团头鲂的尽量不混养草鱼为宜。主养时一般每亩放养1000~2000尾为宜,混养时每亩放养200~300尾即可。
  


  鲤鱼是典型的杂食性鱼类,相较于鲫鱼而言,食物组成偏重于动物性饵料,抢食能力极强,还有很强的挖掘底泥生物的能力,使池水变浑浊,可能影响其它鱼类生长,但其优点是翻动分解底层淤泥从而有一定的"底改"效果,如果不是主养品种,可以不必套养。作为主养鱼类每亩放养1500~2000尾为宜,混养时每亩可以放养100尾。
  


  鲫鱼食性同鲤鱼杂食性,偏重于植物性饵料,如果是轮捕轮养又是主养品种,亩放养量可达3000~5000尾甚至更高,非轮捕轮养的以亩放养量2000尾以下为宜。鲫鱼因属小型鱼类又吃食斯文,不宜混养草鱼和鲤鱼。但白鲫因食性同鲢鳙鱼,食物有冲突,不宜同养。
  


  鲢鳙鱼均属滤食性鱼类,就是说吃水都可以长大的鱼儿。两者多作为配养鱼和清洁水体的鱼来同时饲养,一般亩混养200~300尾为宜,其中两者比例为鲢鱼70~80%:鳙鱼30~20%。
  
  我们都知道鳙鱼主要吃浮游动物,而鲢鱼主要吃浮游植物的。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鱼类混养的"食物链"原理,草鱼、鳊鱼、青鱼、鲤鱼、鲫鱼等吃食性鱼类排出的粪便是肥沃水质和繁殖浮游生物的好肥源,有了这肥源就会有浮游植物繁殖,而鲢鱼则以浮游植物为食。为此必须在池塘中混养滤食性的鲢鱼从而有利于调控水质,其次才是鳙鱼,才能够净化水质,彼此互惠互利。
  


  但是在现实中,却有很多人因嫌弃白鲢价值低而拒绝套养,殊不知白鲢是蓝藻的克星,实际生产中还非得混养不可,凡白鲢混养数量适宜的则水体很少甚至根本不会富营养化,可以节省一笔调水改水的费用,否则,每年的蓝藻暴发让人头痛不己。
  
  其实,花、白鲢混养在其它鱼类之中,因其特殊的食性功能,可以看成是没有成本或者是成本很低的,照此而说,花白鲢的利润才是"最高"的品种,还别以为白鲢卖价低而遭嫌弃,这是一个严重且错误的误解。
  


  目前,养鱼池塘普遍性的螺蛳、蚌壳泛生,危害相当严重,特别倡导混养青鱼。既能控制底栖动物大量繁殖消耗肥料和氧气,又可减少它们作为宿主传播疾病,并且还增加效益。亩放养量一般30~50尾,池塘首次混养青鱼可以亩放100~200尾。
  

  (野杂小鱼)
  
  当下,很多老塘多年未干塘清池或者加水时过滤不严,致使塘中非人工养殖鱼类或者低价值鱼类(如小土鲫)或者毫无价值的鱼儿(如鲹子鱼)多如牛毛,严重耗料且耗氧并占用水体空间,给养鱼增效带来极大的阻碍。

  
  (野杂小鱼)
  
  为了减除鱼塘内的野生杂鱼或者病态的鱼儿,可以搭配养殖少量的鳜鱼、鲈鱼、翘嘴红鲌(翘壳)、乌鱼等食肉性鱼类,既能维持鱼塘中鱼群的健康生长,又能增加鱼塘的收入。
  

  (野杂小鱼)
  
  如果耽心残食过大的鱼体,那就除了大口鲶是大口型(口大,能吃掉大一点的鱼儿)的以外,混养的首推品种依次是翘嘴红鮊、加州鲈、鳜鱼、乌鱼等小口型(只能吃掉小鱼)肉食性鱼类就行了。

  
  (加州鲈鱼)
  
  混养肉食性鱼类除了“清杂除野”的主要作用外,还有“吃弱除病”的作用。体弱之鱼易患病或者说塘鱼发病首先是感染体弱之鱼的,患病之鱼多是弱苗弱鱼,传染病源之首当然是生病之鱼,如果这些"有害鱼"(含野杂小鱼)经混养的肉食性鱼类消灭掉后,可想而知其效果的。大多混养有肉食性鱼类的鱼塘,暴发鱼病的概率要小得多,道理或原因可能就是于此。因此,混养肉食性鱼类也是科学养鱼的一个内涵,值得倡导。
  
  因篇幅有限,除以上常见常养常规鱼类外,其它鱼类的投放量另有专文介绍。上述投放量仅供参考,因地区不同因条件有异而有所差异。
  
  五、效益与养殖
  
  “混养”鱼类是一个立体生态环保工程:草鱼清除池中杂草,鲢鳙是水质清洁工,鲤、青鱼除食螺蚌,肉食性鱼类消灭野杂鱼。各类鱼分居各自的水层,充分发挥池水的最大功效。混养要根据鱼类的食性和习性,选择彼此争食较少,且相互有利的种类,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水产养殖终端盈亏的关键是出塘上市规格,既不能小也不能过大(鱼体过大表明生产时间就越长则风险更加大),符合消费潮流,卖价就会好得多。也就是说,在养殖策略上改变“片面追求产量”的做法,高产不一定高效,而须“不图高产,只求高效”,在鱼种放投上力求密度适宜,种类优化。
  

更多水产养殖、养殖技术及行业新闻请持续关注【中国水产养殖技术行业门户网站 - 搜鱼网】!
搜鱼网是权威的中国水产养殖技术行业门户网站,提供水产养殖,对虾养殖,水产饲料,罗非鱼养殖,水产新闻,水产行情,水产论坛等信息,已成为水产企业首选的网上宣传交易平台.搜渔网将继续引领中国水产养殖产业发展新趋势,努力打造全球领先的华人水产综合服务机构,汇聚水产养殖精英共同做大做好水产网站,服务更多的水产养殖户和水产行业人士.

置顶推荐

QQ在线咨询
水产养殖交流群
水产养殖门户网
水产养殖微信群
返回顶部